翻轉教室:大體解剖學實驗

活動日期 : 2025-10-21

1.課程採分組實驗:每組約11~12人,共同使用一具大體老師。指導老師在旁,協助操作與指導學習重點。
2.採區域性教學單元 : 每週依解剖區域進行(背部→胸腔→腹腔→骨盆腔→四肢→頭頸部)。上課時要配合動刀一邊講解搭配一邊操作。
3.使用教材 : 搭配解剖圖譜,標本模型。
4.進行實際操作 : 使用解剖刀、剪刀等工具,依序剝離肌肉、觀察器官、辨識神經血管等,一邊說明一邊操作花費時間多且學習成效較差。

課程設計
因學生人數,老師無法一直在旁詳細指導,因此學生因壓力大及課程艱難在上課動刀時常不知要如何進行解剖,容易破壞大體結構,造成學習資源量費。課程設計及規劃 : 加強多媒體學習資源與虛擬解剖輔助工具,結合學校採購解剖醫學影像進行整合學習。
1.課前配合醫學影像和模擬解剖桌錄製影片,說明每次上課的進度和重點和解剖時要注意的構造,並配合3 D解剖影片讓學生先學習該部位的解剖構造與重點。並在影片中搭配小測驗或簡答題檢核學生的學習狀況。
2.將操刀實驗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實際大體操作。在每次課前觀看影片中提出問題和注意事項讓學生在操作時針對問題能互助討論,提升學習動機與團隊合作。
3.課後統整進行課後心得或團隊結構標記解說任務,加強記憶與理解。

TOP